刘海粟美术馆 LiuHaiSu Art Gallery 网站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研究
「刘海粟简介」
「研究文章」
「研究著作」
「书法」
「诸葛丽娜」  简介
「郑长安」  简介
「绘画」
「李庆」  简介
「戴德培」  简介
「李啸东」  简介
「朱利群」  简介
首页 > 研究 > 研究文章
研究文章
夏伊乔画作醇厚清丽多变
发布时间:2011-04-28 浏览次数:1789
    言及耄耋老人夏伊乔,中国书画界总会联想到刘海粟,尽管不少人都晓得夏伊乔是刘海粟的夫人,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同样是为书画家。从《涼阴琴趣》到《江天一览》,再到《金碧重彩工笔花鸟手卷》,夏伊乔笔下的山水、花鸟或醇厚、或清丽、变化万千种给人以灵动的恬静之感。无怪乎,名宿章士钊在欣赏过夏伊乔的作品后会留下“于今画史属伊乔”的感叹。
随刘海粟十上黄山
    夏伊乔生于一九一八年的上海,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。自幼钟情绘画的夏伊乔,早年随父母移居印尼,并在当地学习中西绘画与中国书法。由于夏伊乔年事已高,记者最终只得从夏伊乔女儿、友人,甚至是刘海粟的后辈学生中才逐渐汇集起这位女书画家的各种点滴。
    “1940年,父亲为抗日筹款远赴南洋义卖,并在当地结识了小他二十多岁的母亲。当时母亲正习油画,因常常听父亲讲课,进而萌生了敬仰之情。”刘海粟与夏伊乔的幼女刘蟾回忆说,刘海粟豪爽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深深折服了夏伊乔,而夏伊乔秀气的书法作品亦令刘海粟赞叹不已。在南洋的频繁接触中,两人互生爱慕,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。“1944年,父亲在上海外滩12号的工商联谊会举办了婚礼。婚后,虽然母亲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,但依然未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,同时她亦将父亲视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及师长”。
    几十年间,夏伊乔和刘海粟相濡以沫,甘苦与共,她甚至跟随刘海粟十上黄山,在照顾刘海粟作画及生活之余,还忙里偷闲地跟随丈夫研磨绘画。“母亲对于绘画、书法的钟情超出了外界的想象,只要一得间便挥毫泼墨。”刘蟾说,某次客居山东,夏伊乔为了作画甚至将“画室”搬到了浴室,“她在浴缸上放置木板,直接在板上作画,而居室的大书桌则让给父亲”。
才华出众光芒被掩
    海上画家吴维奇之父吴志宽与刘海粟是挚友,他谈起夏伊乔时肃然起敬,“八十年代中期,我拿着自己的篆刻及书画作品请刘海粟点评,期间也受到了夏伊乔的点拨。夏伊乔待人宽厚,也非常乐意提携后辈,甚至她还为我写了《天风海涛曲未终》的题字”。
    学者文怀沙说,要真正理解刘海粟五十岁以后书画的神髓,就有必要理解艺术家夏伊乔为了做好妻子所作出的牺牲。1957年,刘海粟因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及教育观点而被划为“右派”,接着又中风,接踵而来的是“三年自然灾害”及长达十年的“文革”。谈及这段历史刘蟾感慨万千:“即使负担再重,母亲亦未轻易卖过一幅父亲的作品。当众多艺术家从噩梦中醒来并重新投入创作时,母亲因父亲年迈而包揽了全职保姆的工作,尽管如此她也未放弃创作。儿时,我们常看到母亲画些寥寥数笔的兰、竹,她的书法也一改恬静秀丽,转而变得更苍劲大气。”
从南洋辗转上海,随刘海粟走南闯北,无论是黄山绝顶、江南春色,抑或是黔北娄山关,夏伊乔这辈子可谓曾经沧海,但每每打开画卷便能令她流连忘返。刘蟾说,夏伊乔这辈子仅办过两次画展,尽管才华出众,但其光芒却完全被刘海粟所遮掩,“有时随手翻阅母亲的作品,我都在想,能追随画坛巨匠半个多世纪,或许对母亲而言便已足够。”
笔墨秀雅一丝不苟
    几年前,夏伊乔病倒了,甚至还从“中风”转为“老年痴呆”,刘海粟的弟子周宗琦某次将师傅手书的“爱”字拿给夏伊乔看,结果夏伊乔竟脱口喊出“刘海粟”。虽然夏伊乔的创作生涯如今被命运无情地中止,但老人留下的旧作却给予后辈们管中窥豹的机会。
    在夏伊乔上海的寓所,记者看到了老人的作品,被章士钊题诗的《涼阴琴趣》赫然在列:画面中,两位幽士在梧桐下以琴会友,而一名童子则站于身后,画中人物温润、闲静,而图中的坡石、草茅却豪纵不凡,犹如琴音激荡,令人浮想联翩。除章士钊的题诗外,画面上还有陈半丁的诗句:“吴兴文采久相钦,下笔生风有会心,妙是涼阴好情趣,何须尘外觅知音。”
    较之《涼阴琴趣》,夏伊乔的旧作中还有三幅1947年仿元代倪云林、清代恽南田笔意的山水小品,其临摹不拘泥于一点一划,而是借笔法、物象抒发自己的清逸灵慧。在旧作《金碧重彩工笔花鸟手卷》中,夏伊乔将锦鸡、喜鹊、桃花、茶花等融于一体,笔墨着色秀雅、层层烘染、一丝不苟,可谓工笔画中佳作。
    采访中,夏伊乔的《黄山西海门》引起了记者的关注,据说这是1954年夏伊乔与刘海粟赴黄山写生时留下的作品。该作品构图气势磅礴,黄山西海群峰壁裂千仞、横绝天地的排空气势一览无遗。尤为珍贵的是,画作中刘海粟的题画:“此卷乃伊乔一九五四年黄山西海门写生,旭日初照、阳光绚丽、松石用笔简练兼到、层次远近十分爽目,平生合作也。”
 
【注】转自《大公报》
返回
友情链接:        
Copyright © 2009 刘海粟美术馆 版权声明 All rights
技术支持:-江苏东网科技 [管理后台] [邮局登录]